咱都知道,初中生这阶段,就跟坐火箭似的,身心变化那叫一个快。生理上,那身体蹭蹭长,感觉自己能上天,觉得自己是大人了;心理上,独立意识就像野草疯长,一心想摆脱家长的掌控。他们有自己的小九九、小秘密,还有自己的小圈子,对家长的话那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。这其实是孩子成长的正常表现,就跟小鸟学飞一样,得自己扑腾。可好多家长没反应过来,还把孩子当小屁孩管,孩子一不听话,就忍不住想动手。
打孩子这事儿,就像往水里扔石头,当时“扑通”一下,孩子表面上老实了,那是被打怕了。但从长远看,这就是个定时炸弹。身体上的疼过几天就好了,可心里的伤,那可能一辈子都好不了。孩子被打后,要不就变得胆小如鼠,有啥想法都憋心里,怕再挨揍;要不就变得叛逆得像头倔驴,跟家长对着干,甚至干出些极端的事儿来发泄。而且,这一打,亲子间的信任就像玻璃,“哐当”一下碎了,孩子觉得家长不理解自己、不爱自己,跟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。
既然打孩子这么多坏处,那家长咋办呢?沟通就是那万能钥匙。家长得学会听孩子说话,不管孩子说啥,哪怕在自己眼里是幼稚得不行,也得耐心听完,给孩子尊重。就像和朋友唠嗑一样,让孩子觉得自己被接纳。比如孩子说不想上辅导班,家长别立马炸毛,问问孩子为啥不想去,是学习上遇到坎了,还是对辅导班内容不感兴趣。这么一沟通,家长就能知道孩子的需求,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有了。
理解和包容也不能少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有优点也有缺点。家长得接受孩子的不完美,别老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。孩子犯错时,得站在孩子角度想想为啥这么做,别光知道指责。就像孩子考试没考好,家长别张嘴就批评,安慰安慰孩子,一起找找原因,鼓励孩子下次加油。
设定规则也很关键。规则就像路上的红绿灯,让孩子知道啥能做啥不能做。规则得和孩子一起定,这样孩子才乐意遵守。比如规定孩子每天玩游戏不能超过一小时,违反了就得接受惩罚,像减少下次玩游戏时间。但家长执行规则时,得公平公正,自己也得说到做到。
初中生不听话太正常了,打孩子根本不是个好办法。家长得学会用沟通、理解、包容和规则来引导孩子,就像在暴风雨里给孩子撑把伞,陪着孩子长大。各位家长,你们打算咋应对孩子不听话的事儿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