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少年犯罪有哪些心理特征
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中的一种。在进行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治疗时,了解其心理特征具有重要意义。以下是一些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。
不良家庭环境
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。在研究中发现,家庭的变故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。家庭中的亲密关系缺失、父母过度保护或不存在、不良家庭环境等因素导致青少年失去了安全感和归属感,产生了逆反心理,从而增加了犯罪的风险。
缺乏自我控制
青少年犯罪常常表现出缺乏自我控制的特点。青少年犯罪者常常无法冷静思考后果,做出冲动的决定。另外,他们通常对父母、老师和其他权威人物缺乏尊重和信任,不受他人的劝说和规劝,因此容易自我放纵。
缺乏同理心
青少年犯罪者缺乏同理心,在他们的价值观中没有包括诸如责任、谅解、慷慨和牺牲等价值。他们通常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满足自己的欲望,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。
孤独感和社交不适应
青少年犯罪者通常感觉孤独和不幸。他们可能在学校中成绩差、被欺负或受排斥。这些经历让他们感到不被接受和孤立。他们可能在寻找归属感时候选择了错误的社交圈子,从而受到了负面影响。
对法律的误解和认知偏差
青少年犯罪者通常对法律和社会规则有误解和认知偏差。他们可能认为违法行为是一种自我表达和独立意志的表现方式,而不是犯罪行为。他们可能没有学习积极的行为,不能识别令人不安的情境。
结语
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,有利于我们防范和治疗青少年犯罪。这篇文章介绍了青少年犯罪常见的心理特征,包括不良家庭环境、缺乏自我控制、缺乏同理心、孤独感和社交不适应,以及对法律的误解和认知偏差。这些因素不仅能够解释青少年犯罪的原因,而且有助于我们发展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