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先来说说以身作则这事儿。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节骨眼儿上,好多行为和想法都是跟周围人学的。咱家长和老师啊,就得给他们立个好榜样。就比如说,平常咱主动关心关心邻居,遇到有困难的人就伸手帮一把。邻居家老人搬重物,咱上去搭把手;路上有人摔倒了,赶紧扶起来。这些小事看着不起眼,但是能让青少年慢慢受到影响,知道关心别人是好事儿。
在家里呢,咱也得营造一个互相关爱、爱分享的氛围。吃饭的时候,别光把好吃的都留给孩子,大家一起吃;有零食了,提醒孩子给家人分一分。通过这些生活里的小细节,让青少年学会关心家人、懂得分享。
再就是引导他们换位思考。好多青少年自私,就是因为不会换位思考,只想着自己。咱可以举些例子,让他们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。要是青少年和同学闹矛盾了,咱就问他:“要是别人这么对你,你啥感受?”让他们设身处地感受感受。还可以给他们讲些换位思考的故事,像“盲人提灯笼”的故事,盲人晚上提灯笼不是给自己照路,是为了让别人能看见他,避免撞上。这故事就告诉咱,为别人着想,其实也是为自己好。
培养社会责任感也很重要。让青少年参加些社会公益活动,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。咱可以带他们去养老院看看老人,给老人打扫房间、陪老人聊聊天;也可以组织他们参加环保活动,像植树造林、宣传垃圾分类啥的。在这过程中,让他们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,也让他们知道自己作为社会一员,有责任为社会做贡献。当他们在公益活动里努力付出,得到别人认可,会有成就感,这成就感能让他们更有热情去关心别人、服务社会。
最后说说批评和惩罚。青少年自私的时候,咱不能惯着,得适当批评惩罚。但这批评惩罚也得讲究方法,不能简单粗暴。要是青少年和同学相处,老抢别人玩具,咱就得严肃告诉他这不对,让他给同学道歉。要是不改,就采取点惩罚措施,比如少让他看电视、玩游戏。不过批评惩罚的时候,得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,别在众人面前使劲指责。批评完了,还得给他们讲道理,让他们知道为啥挨批,咋改正。
教育青少年改掉自私的毛病,得花时间、有耐心。通过以身作则、引导换位思考、培养社会责任感,再加上适当的批评惩罚,能帮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让他们变成关心别人、爱分享的人。咱一起努力,给青少年创造个好的成长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