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利方心理工作室青少年心理内容页

孩子厌学怎么和班主任沟通

2025-08-03 20:53:57青少年心理317
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遇到家长因孩子厌学而焦虑的情况。一位母亲曾告诉我,她发现儿子小明最近总是把课本藏起来,成绩从班级前十掉到二十名后,她试着和班主任沟通,却因为表达方式不当,被老师误解为"不信任学校"。这个案例让我意识到,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需要智慧和技巧。

首先,要带着"求解"的心态去沟通。一位父亲分享,他女儿小雨突然对上学产生抵触情绪,每天早上都哭闹着要请假。他没有直接质问老师"是不是孩子被欺负了",而选择先和班主任预约了午间谈话。在交流中,他主动分享了孩子在家的表现:比如最近沉迷手机游戏,对作业敷衍了事。班主任随后透露,小雨在课堂上也经常走神,但从未被当众批评。这样的双向沟通让双方都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。

沟通时要避免"甩锅"式对话。有位妈妈曾带着情绪和班主任说:"孩子最近成绩下滑,你们老师有没有好好管教?"结果老师反问:"您知道孩子最近在家的情况吗?"这种对抗性的沟通往往适得其反。正确的做法是像一位医生和患者沟通那样,先描述症状再探讨原因。比如:"孩子最近在家说'每天上学都觉得很累',我们想知道他在学校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?"

要善于用"故事"代替"数据"。一位班主任告诉我,她发现班上很多家长只说"孩子成绩下降",却不知道孩子具体在哪些科目上遇到障碍。当一位家长用"孩子现在写数学作业时会发呆,课本上的公式像天书"来描述,老师立刻意识到可能是教学方式的问题。这种具体的生活细节往往比单纯的成绩排名更能揭示问题本质。

建立"共同目标"是关键。有位父亲发现儿子小杰经常逃课,他和班主任沟通时,没有说"你们怎么管不好孩子",而是说:"我们家长也想帮助孩子,但不知道怎么配合。"老师随后分享了观察到的情况:小杰其实很擅长体育,但数学课总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。他们共同制定了"体育加分,数学减压"的沟通方案,让家长在家中鼓励孩子用运动缓解学习压力。

要记住沟通不是单向传递,而是双向对话。有位妈妈曾因为孩子频繁请假而质问班主任:"你们怎么不早发现?"老师却说:"您知道孩子最近在妈妈的公司实习吗?"这番话让家长意识到,孩子可能在课外找到了成就感。后来他们约定每周开一次"家庭-学校联席会",用平等的姿态讨论孩子的成长。

最后,沟通后要建立"持续对话"的机制。一位班主任分享,她发现家长往往只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才联系学校。于是她建议:"我们可以每月交流一次,就像朋友聊天那样,聊聊孩子最近的小进步。"这种定期沟通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变化,也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,他们的厌学表现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。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,就像拼图游戏,需要耐心、细心和同理心。当我们用理解代替指责,用合作代替对抗,用具体事例代替模糊抱怨时,往往能发现孩子成长路上的隐藏线索。记住,沟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孩子,而不是追究责任。

TAG标签: 孩子厌学怎么和班主任沟通 
再来一篇
上一篇:小孩用手机怎么管控 下一篇:孩子老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