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别急着“开导”自己,得先听懂自己“不想学”背后的心声。“不想学”可不是什么洪水猛兽,它就像成长路上坐的“情绪过山车”,起起伏伏很正常。有人说高中就像个大迷宫,你说不定正站在岔路口,既怕选错方向,又累得迈不动脚。你不妨问问自己,是作业多得像永远漏不完的沙漏,还是课堂像听不懂的外语频道?把“不想学”拆成具体问题,比如说“数学公式像天书”“早读背书像对牛弹琴”,然后再对症下药。
找到“为什么学”的开关,可比“怎么学”重要多啦!动力这玩意儿不会凭空出现,它就藏在你没发现的旮旯里。说不定你讨厌刷题,却喜欢用Excel整理数据;或许你抗拒背单词,却能用英语写搞笑段子。试着把学习和兴趣连上线,用物理原理解释游戏里角色跳跃的轨迹,用历史知识分析偶像剧的剧情漏洞。当知识变成“超能力”,书本那不得发光发亮啊!
别被“考上好大学”这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。把目标切成小方块,今天背完5个单词,明天早起10分钟,下周完成一次课堂发言。每完成一个小目标,就在手机备忘录画个星星。等星星连成银河,你就会惊掉下巴,原来自己已经走了这么远!
找个“学习搭子”,搞个“学习同盟”,一个人学太孤独,结伴而行才快乐。这个“学习搭子”可以是同学、老师,甚至家里的宠物都行。和对方约定每天分享一个“今天学到的酷东西”,像“原来菠萝和松树是亲戚”“古埃及人用尿液当牙膏”。当知识变成有趣的对话,坐在书桌前的时光也会变得轻松愉快。
要是实在累得脑子都不转了,就给自己放个“充电假”。去操场跑三圈,用冷水洗把脸,或者对着窗外发5分钟呆。但记住,暂停可不是放弃,而是为了更有力地出发。就像手机玩游戏得散热才能接着玩,大脑也得偶尔“降降温”。
最后想说,高中不是单行道,而是布满岔路的森林。有人走得快,有人走得慢,还有人边走边看风景。你感到迷茫、疲惫,甚至愤怒,这些都是成长的信号。不妨把“不想学”变成一个问号:“如果现在放弃,未来会不会后悔?”答案可能就藏在你此刻的犹豫里。大家不妨试试这些方法,说不定学习动力就蹭蹭往上涨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