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点,教室走廊上总有几个抱着习题集的家伙。他们就像被定了身的提线木偶,睫毛膏晕开的黑眼圈在晨光里一闪一闪的。这些“重点班优等生”少年,拿青春下了个超级大赌注,就赌那个分数能不能过600分的线。
先说这被切割的昼夜节律。生物钟在红笔批注的阴影里完全失灵啦!晚自习下课铃一响,总有同学攥着保温杯站在走廊尽头,杯子里泡着褪黑素和枸杞。他们就像被按了静音键的闹钟,机械地重复着“刷题 - 订正 - 补觉”的循环。班主任一说“再坚持三个月”,这些少年的瞳孔就突然放大,跟被按下暂停键的电子表似的。
午休时手机屏幕永远亮着。朋友圈里精心修过的旅行照、点赞超多的自拍、班级群里的学霸经验帖,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蛛网。有个总在角落吃泡面的女生,最近开始在社交平台发“解压vlog”,镜头里就只有翻试卷和转笔尖。现实世界25℃,她的数字分身却在虚拟世界收获999 + 的点赞,真是绝了!
心理咨询室的门把手上,总有若有若无的泪痕。有男生在沙盘上反复推倒城堡模型,有女生用指甲在课桌上刻“早退申请”。班主任问“要不要心理辅导”,他们就条件反射地摇头,好像承认心理问题就成了失败品。这些没说出来的焦虑,在课桌抽屉里都发酵成酸涩的梅子酒了。
操场角落的梧桐树里,藏着好多没完成的约定。戏剧社本该在社团活动日大放光彩,现在却在储物柜里吃灰;本该春游拍的合影,永远留在请假条的墨迹里。同桌女生突然开始收集种子标本,没人知道她在等那个永远不会发芽的春天。
放学铃声一响,教学楼就像被抽走空气的玻璃罩。那些抱着书包匆匆走的背影,有些都提前长皱纹了。心理咨询师笔记本上有这样的对话:“老师,我是不是已经错过了青春期?”这问题的答案,也许藏在某个没写进错题本的黄昏里。当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老长,那些被折叠的青春,说不定哪天就突然展开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