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,孩子坐在书桌前,认真地写着作业,书桌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文具,旁边的家长则坐在沙发上,手里拿着手机,时不时地低头查看信息,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。孩子的眼神专注,时而皱眉,时而轻松,似乎在思考着一道难题,而家长的注意力却完全被手机吸引,仿佛与孩子的学习世界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。
孩子问:“妈妈,这道题我不会做,您能帮我吗?”家长抬起头,眼神有些迷离,似乎刚刚从手机的世界中回到现实,嘴角微微一笑,回答:“等我一下,我正在看一个有趣的视频。”孩子的脸上露出失望的神情,继续低头思考,心中默默希望家长能多关注自己。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孩子的作业进展缓慢,偶尔抬头看看家长,发现对方依然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,指尖在屏幕上滑动,似乎在追逐着什么新鲜事物。孩子心中有些不满,心想:“我在努力学习,为什么您却不陪我呢?”但又不敢说出口,只能默默忍耐,继续埋头苦干。
家长的手机屏幕闪烁着五光十色的内容,社交媒体上的动态、朋友的留言、各种有趣的短视频,吸引着家长的全部注意力。偶尔,家长会抬起头,看看孩子的作业,嘴里说着:“加油,快点写完。”但这句话似乎并没有给孩子带来多少鼓励,反而让他感到更加孤独。
孩子的心中充满了疑惑,为什么家长不愿意陪伴自己,难道手机上的内容比自己的学习更重要吗?他努力想要引起家长的注意,试图通过一些小动作,比如翻书、发出声音,甚至故意问一些简单的问题,但家长的反应总是那么冷淡,仿佛自己只是一个背景,家长的世界里并没有自己的存在。
渐渐地,孩子的情绪变得低落,写作业的热情也随之减退,手中的笔停了下来,眼神开始游离,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失落。家长终于意识到孩子的变化,放下手机,走到孩子身边,轻声问:“怎么了,遇到困难了吗?”孩子抬起头,眼中闪烁着泪光,轻声说:“我希望您能陪我一起写作业。”家长愣住了,心中一阵愧疚,意识到自己在孩子学习的关键时刻,选择了忽视。
家长坐下来,认真地看着孩子的作业,开始帮助他解答问题,孩子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,心中的不满也随之消散。家长的陪伴让孩子感到温暖,学习的氛围也变得轻松起来,书桌旁的空气似乎都变得清新,孩子的思维开始活跃,问题一个个迎刃而解。
在这个过程中,家长也意识到,陪伴不仅仅是身体的存在,更是心灵的交流。手机的世界固然精彩,但孩子的成长更需要父母的关注和陪伴。孩子的笑声和学习的进步,才是最值得珍惜的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