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们有没有见过孩子突然就跟被抽走骨头似的,直接瘫地上了。那四肢扭来扭去的,就像被风吹得乱飘的落叶,哭喊声在空气里那是一顿乱响。这场景看着孩子好像是失控了,这是孩子在用身体说话,跟咱们发求救信号呢。
【第一把钥匙:别急着灭火】 传统那种灭火式教育,就跟往烧开的油锅里倒水一样,你越是大声呵斥孩子“不准滚”,孩子那情绪的火苗就蹿得越高。心理学家发现,孩子在地上打滚的时候,大脑的杏仁核完全“接管”了,这时候你跟他理性沟通,就跟对着没电的手机说话一样,根本没用。你可以试试反着来,蹲下身,用平稳的语气跟孩子说“妈妈看到你特别生气”,这就跟给过山车系上安全带似的。
我给你们说个例子,有个三岁的小宝在超市地上打滚,非要买玩具车。他妈妈没马上拒绝,而是轻声说:“这个蓝色车车让你眼睛都亮了呢。”过了五分钟,小宝情绪平复了,妈妈才说:“我们去画个存钱罐,等攒够星星贴纸就买好不好?”
【第二把钥匙:给情绪装刹车】 教孩子给情绪装个刹车,比单纯压制他的情绪有用多了。你可以准备三个“情绪急救包”:第一个是用冰镇毛巾敷额头,就跟物理降温似的;第二个是吹泡泡比赛,这是腹式呼吸法;第三个是拍打枕头大作战,能把情绪释放出来。等孩子开始扭来扭去的时候,你就轻声问他:“今天想用哪个刹车片呀?”
加州大学研究发现,提前演练情绪应对策略的孩子,情绪爆发的频率能下降63%。这就跟学游泳得先学憋气一样,情绪管理也得提前练练。
【第三把钥匙:绘制情绪地图】 咱可以用蜡笔画个情绪彩虹图,红色代表火山爆发,黄色是小火苗,蓝色是平静的湖面。你问问孩子:“今天有几次掉进红色区域了?下次能不能先到黄色台阶那儿?”把孩子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变成好玩的游戏。
每周咱还可以搞个“情绪博物馆”时间,展示这周孩子的情绪照片,评选“最佳刹车手”,再颁发树叶奖章,一片叶子就代表一次成功调节情绪。等孩子把在地上打滚的事儿当成展品,那就从被情绪控制的人变成能管理情绪的人啦。
孩子那些扭来扭去的小身子里,藏着想要学会掌控世界的小灵魂呢。咱们别跟孩子对着干,多理解、多引导,那些在地上打滚留下的痕迹,以后都会变成孩子成长路上特别的“胎记”。记住啦,每个情绪风暴的中心,都藏着一只等着破茧的蝴蝶呢!大家要不要回去就试试这三把钥匙呀?